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主办单位:卫生部
国际刊号:1673-4157
国内刊号:12-1383/R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12494 人次
 
    本刊论文
两种剂量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

  论文导读:方法:两组患者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与40mg/d。研究对象:选择60例2型糖尿病患者(经彩超证实)。入院时检查均有颈动脉粥样斑块。粥样斑块,两种剂量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斑块

  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独立致病因素。大血管疾病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博士论文,粥样斑块。糖尿病人群的心血管病死亡率至少是普通人群的三倍以上。有研究提示血脂异常对糖尿病人群发生大出管并发症特别是冠心病有显著作用。单纯糖尿病患者在10年内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性与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相当,且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其预后较非糖尿病者差。因此,在ATPⅢ中,明确将糖尿病视为冠心病等危症,并主张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积极的调脂治疗。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缩小斑块面积及稳定粥样斑块[1]。我们通过对2005年9月~2010年9月本 院门诊、住院60例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患者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探讨两种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博士论文,粥样斑块。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选择60例2型糖尿病患者(经彩超证实),年龄50-75岁,男38例,女12例。入院时检查均有颈动脉粥样斑块。博士论文,粥样斑块。排除标准:怀孕或哺乳期妇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C-C)≤2.6mmol/L;脑梗塞;肝、肾功能损害者;患者正在服用其他调脂药物;心肌梗死、心绞痛、恶性肿瘤患者。博士论文,粥样斑块。入选患者被随机单盲分为两组(阿托伐他汀10mg/d组和阿托伐他汀40mg/d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病程、吸烟比例、血压、心率、血糖、血脂、肌酸激酶峰值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两组患者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与40mg/d,治疗共12周,其他治疗(如控制血糖、改善微循环、支持对症治疗)相同,均于治疗前、治疗12周后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DL-C、载脂蛋白(Apo)B、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采用12MHZ线阵探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CE公司)记录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部位、数量、性质(软斑、硬斑和混合斑)、面积、IMT,诊断标准见参考文献[2]。

  3.疗效评定:根据参考文献[4],治疗后血脂达标为:TC<3.11mmol/L;LDL-C<2.07mmol/L,TC和LDL-C均达标为总达标。博士论文,粥样斑块。

  4.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

  两组患者各检测项目比较:见表1。

  -

  表1 两组检测项目比较(x±s,n=30)

  组别TC(mmol/L)LDL(mmol/L)ApoB(mmol/L)hs-CRP(mg/L)颈动脉粥样斑块面积(cm2)颈动脉IMT(mm)

  阿托伐他汀10mg/d组 治疗前 治疗后 阿托伐他汀40mg/d组 治疗前 治疗后5.23±0.81 3.60±0.76a 5.12±1.58 3.75±0.51a2.85±0.65 2.03±0.35a 4.23±1.01 2.01±0.20a2.34±0.45 2.01±0.31a 2.07±0.18 2.02±0.18a3.21±1.37 3.58±1.14 4.30±1.62 1.97±1.48b0.65±0.13 0.53±0.15 0.82±0.12 0.40±0.10a1.46±0.32 1.41±0.15 1.64±0.35 1.16±0.17a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bP<0.01

  2.颈动脉粥样斑块性质变化:阿托伐他汀10mg/d治疗12周后软斑及混合斑数量从36个减到11个,阿托伐他汀40mg/d组软斑及混合斑数量从47个减到10个,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阿托伐他汀不良反应:两组患者用药后有3例出现肌酶升高,停药后2周复查恢复正常,4例有胃肠道反应(恶心、食欲减退、腹胀),停药后消失。无肌痛、过敏反应。博士论文,粥样斑块。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讨 论

  目前的临床研究结果和治疗指南均明确了他汀类药物在脑血管疾病一、二级预防中的重要地位。稳定斑块、减轻炎性反应和改善内皮功能是他汀类药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非降脂作用之一[3]。本研究结果显示,阿托伐他汀10mg/d治疗12周后颈动脉粥样斑块面积缩小及颈动脉IMT减少,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单义,而加大剂量到40mg/d后颈脉粥样斑块面积缩小及颈动脉IMT减少,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软斑及混合斑数量较阿托伐他汀10mg/d组显著减少。阿托伐他汀40mg/d组治疗后hs-CRP显著下降;但两组间LDL-C、TC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扣示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能在短期内颈动脉IMT、缩小斑块面积、稳定斑块及减轻炎性反应。

  在安全性方面,本研究发现40mg/d阿托伐他汀并不增加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因此,我们认为应用4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并大血管病变患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新民,实用内分泌学(第二版)335-336

  2.王娟,周鸿,张振玲,等。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价值。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4,5(12):910-912.

  3.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7,25(3):169-175.

  4.梁万年,血脂异常合理用药,2010.8.10-11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